為校長們打造敏捷學習里程碑,推動教育界的敏捷轉型
今天完成敏捷推廣的里程碑,我為30位中小學的校長上完兩天的PO敏捷實務工作坊。
緣起是在於RSG的前1個月,大概10月份的時候。有一位 THE ONE學校的跨領域校長李惠銘,他經營一個校長社群,讓一群中小校長能擴增其跨領域的能力。全國的中小學校大概有3700所,而他的校長社群居然有900位校長參加。但是他找我的時機是我最忙碌的時候,因為在11月初我要舉辦國際敏捷論壇RSG,於是我婉拒了。不過在他不斷熱情邀請之下,而且在極有限的預算情況下,所以我決定全力贊助他幫他完這的校長跨領域的敏捷學習里程碑。
這群校長共有卅人。可以把卅個學校的校長聚集一起上兩天的敏捷課程真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而他們加起來是有多麼大的影響力,影響人數至少超過上萬人,符合了我想要把敏捷推到非IT產業的理念。所以我決定全力以赴了。

於是在RSG結束之後,我就開始為這群校長設計校長級的敏捷課程。發現可還真是高難度,因為校長位高權重以外又隔行如隔山。但是,也有簡單的地方,因為學校的產品大多是無形的產品,比如說怎樣把學校經營好、如何行銷,還有舉辦各式各樣活動,像是:招生、開發新課綱、學校校慶、畢業典禮或者是成果展,敏捷原理倒也是相通的。
教育界的敏捷突破:校長們的學習與創新成效
在這次敏捷過程,成效 Outcome是相當驚人的:
1.因為可以讓30所學校的校長在兩天的課程全程出席是相當困難的。這是我第一次在台灣撒下教育界的敏捷種子,相信以後發芽是非常可觀的,因為我啟發了他們對敏捷的興趣。
2.可以在兩天裡面看到這些校長們都認同敏捷可以用在他們的學校治理,比如說他們可以花兩年時間去寫一本創校計畫,學了敏捷之後,他們就知道如何切蛋糕,在兩個月就可以提出一個草版的創校計畫去找金主募資,而又過程中又能不斷用利害關係人的觀點來去修正學校的功能。
3.這群校長學習心態像海綿一樣,雖然已是一校之長,但每個人都是開放心胸,在敏捷模擬遊戲,他們創造了我帶的團隊的最高紀錄。一般企業團隊上限可能就是三百顆球,但是他們卻能打破框架,創造總共1256顆球最高紀錄,真是奇蹟呀,連他們自己也嘖嘖稱奇,認為打破了框架後,沒什麼不可能。






整個教學過程,其實我只有三成的時間是在台上上課,六成的時間是他們在實際試做,在試做後發表他們的成果。這是我兩天最大的受益點,因為一個敏捷觀念對他們而言,他們可以以自己本身深厚的底子來舉一反三。


最令我敬佩的是每個人都這麼忙碌,一個學校的校長等於是一家企業的總經理一樣。可以把兩天的時間全部騰出來全程參加,過程中有沒有人去外面接電話,全神專注地學習。而學習態度又是那麼的認真,實作時沒有人在旁邊納涼,這真的是一種學習態度。這兩天給我很大的震撼。在我的人生歷程裡面,沒有認識什麼校長,也沒有什麼校長朋友,但是一口氣可以結識這麼多校長,也是我的人生難得一見的際遇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