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G TAIPEI 2022 PO心得: 台灣首次「非IT導向」敏捷聚會 開創全新局面

2022年11月4~6日,由台灣敏捷部落(Taiwan Agile Tribe, TAT)主辦的RSG Taipei 2022系列活動,在掌聲中劃下圓滿句點,為期三天的線上活動共吸引888人報名參加,創下全球RSG有史以來最多人次參與的紀錄,成功讓世界看見台灣敏捷愛好者的熱情與凝聚力。 

17172481607158

2022年11月4~6日,由台灣敏捷部落(Taiwan Agile Tribe, TAT)主辦的RSG Taipei 2022系列活動,在掌聲中劃下圓滿句點,為期三天的線上活動共吸引888人報名參加,創下全球RSG有史以來最多人次參與的紀錄(https://ynews.page.link/Pd458),成功讓世界看見台灣敏捷愛好者的熱情與凝聚力。 

TAT之所以能締造傲人成績,「創新」扮演重要關鍵,策略上突破過往限制,包括以非IT產業的敏捷為主軸、邀請三百位以上高階主管參與、善用Scrum的 Cross-functional Team 及許多獨家活動滿足與會者需求,進而成就這場獨樹一幟的RSG Taipei 2022,接下來我將以產品負責人 Product Owner (以下簡稱: PO) 視角分享本次活動的細節。

請先觀看國際Scrum大師Mike Cohn如何推薦台灣的RSG http://youtu.be/YT-4Wg1qGHA

全台首次「非IT導向」敏捷聚會 開創全新局面

我為RSG Taipei 2022訂定三大策略,首先,以我一直想要實現的Scrum願景:「把台灣敏捷推廣到非IT產業」的核心主軸,敏捷起源自IT產業的「敏捷開發手法」,在大眾的印象中,敏捷也往往與IT產業密不可分,但時至今日,敏捷的應用早已擴大到各行各業,許多活動卻仍以IT為主,甚至有些人認定只有和軟體開發「寫程式」相關,使得有心學習或應用敏捷的非IT產業人士不得其門而入。

RSG TAIPEI 2022 結案報告 221123 頁面 059

第一項策略

想用敏捷改變世界就不能劃地自限,舉例來說,我曾與產官學專家及政府合作,應用敏捷推動五個「專案管理指引」的國家標準訂定(每個都是極複雜的專案,最終都需由經濟部頒發國家標準),也帶領上百位志工一起翻譯過四本國際敏捷聖經( https://bit.ly/3FCsR6o ),每本都進入博客來暢銷排行榜前十名,足以證明敏捷的高度彈性及落實於非IT產業的適用性。我深信為了使台灣產業更具備國際競爭力,必須將敏捷推動到各行各業,更發下心願在十年內協助一百間企業導入Scrum,RSG Taipei 2022就是寶貴的推廣機會,因此,我們邀請專家時力求背景多元,立志辦一場與眾不同的敏捷聚會。

坦白說,曾有許多人對此表達疑慮,RSG Taipei 2022卻以破紀錄的參與人數證明決策的成功,統計數字顯示IT背景的與會者僅佔41%,其餘則橫跨金融保險、教育、醫療保健、交通、貿易、建築、零售、製造、服務業等多元背景,甚至還有在學學生,通通對敏捷展現出濃厚的興趣,經過三天線上聚會的洗禮,想必都在他們心中播下敏捷的種子。

messageImage 1733370585050 0

第二項策略

第二項策略是廣邀高階主管,過往參與敏捷活動的多為中階或基層員工,倘若高階管理層不懂或不支持敏捷,就無法真正落實於企業,因此當TAT取得活動主辦權後,我邀請台灣理光常務董事許博惇Bruce,也是我的好友擔任顧問團召集人,召集兩岸三地25位CEO級的高階主管組成RSG顧問團(https://rsg.taipei/about/#rsg-taipei-2022-consultants),再由他們去邀請朋友參與活動,同時,設計許多合適高階主管開腦的議題。如敏捷領導、無我教練示範、CEO論壇…等。最終共有319位高階主管報名參加,當高層對敏捷有足夠的理解與支持,敏捷才能由上而下一氣呵成。

第三項策略是結合三種專業,我博士主攻的動態競爭為基礎,導入近年討論度極高的OKR,及敏捷中最多人應用的Scrum作為鐵三角,先使用動態競爭架構中「競爭對手的分析」找出RSG Taipei 2022的優勢,OKR則有如驅動駕駛的方向盤,引領活動朝正確方向前進,Scrum則使團隊在持續變動的環境中,可以快速靈活地調整有限的資源,利用鐵三角為RSG Taipei 2022蓋出一座堅固穩定的策略金字塔。

我使用MC-RS分析(Market commonality-Resource similarity)去比較其他地區的RSG活動,其中又以應用華文的亞洲地區RSG及相關國際論壇作為假想競爭者,藉由分析「市場共通性」與「資源相似性」兩大變項,協助RSG Taipei 2022定位更明確。分析完畢後,我們確立了大方向,活動若要辦得有聲有色,陣容堅強的講師群是最基本的要素,我們成功邀請了Roman Pichler、Lyssa Adkins、Geoff Watts、Dave West等著名的當代敏捷大師及經驗豐富的敏捷教練群,也首度開辦「CEO圓桌論壇」 ( https://youtu.be/ZGzwhRNnQdo ),由知名企業高階主管分享導入敏捷的實際案例,包含:輝瑞大藥廠、叡揚資訊、中華電信、浪Live及台灣理光。

視覺筆記+品牌化 「區隔化」+ 經理人月刊合作 = 凸顯競爭優勢

兩張漫畫高解析度

儘管有極具吸引力的講師黃金陣容,但與其他RSG相比,我們的「差異化」仍嫌不足,我著手進行「定位區隔」,透過三項史無前例的創舉,成功提升RSG Taipei 2022的質感與吸引力。首先,我聘請以邱奕霖教練及多位圖像記錄師全程參與活動,在演講進行的同時透過漫畫紀錄,完成一共28張精美的敏捷「視覺筆記」作品(每張價值1萬元台幣),與會者聽完演講後還能透過圖像複習加深印象,可說是驚艷全場。

其次,我決定替RSG Taipei 2022做品牌設計,由志工團(林沛綸)與品牌公司設計黃于庭總監(也是RSG顧問之一)合作,進行品牌建構與形象設計,透過視覺溝通傳遞敏捷最完整、最深層的意涵,設計公司採用象徵智慧的紫色及代表光明的黃色作為代表色,運用於網站、DM、簡報、紀念品等,鮮明且具一致性的視覺效果,使得RSG Taipei的品牌形象更加深植人心(https://www.pm-mag.net/Article/Article_content.aspx?Tid=1291)。

messageImage 1733370600883 0

第三項策略

國內最有名的商業雜誌莫過於:商業週刊、天下、經理人月刊三大雜誌,其中經理人月刊除有迎頭趕上的趨勢,且在報導敏捷議題明顯日漸增多。而志工群裡總有臥處藏龍的份子,在我表達想找最佳合辧對象時,要如何使老虎(RSG)能插翅(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之後,志工居然有人(許博硯)能撮合我與經理人月刊社長的合作,而且也居然合作成功了,完成備忘錄的簽署(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VxZ66ng)。於是在我們官網或眾多活動文宣都出現了經理人的Logo。我用小蝦米與大鯨魚合作為比喻,表示兩者的影響力大小的不對稱性。

TAT經理人LOGO

最後,我承諾所有人在演講結束當晚,就可以看到當天所有演講的錄影回放,這個決策曾引來志工的質疑,擔心有人會刻意將影片外流,危害購票者權益與演講者的智慧財產權,但我最終說服了志工團,也遵守了這個承諾,多數與會者都對回放效率十分讚賞,這也是我從「客戶導向」出發,深思熟慮後決定推出的服務。

此外,在我過往參與國際線上研討會的經驗中,由於很難與同儕互動,學習過程總會感到很孤獨,這次特別設立8個「霧卡系學伴星球」Line群組,888位與會者至少500多位加入的學伴組分組,遇到問題時可以在群組內發問討論,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也成為結交人脈的絕佳途徑。

OKR+Scrum 靈活調整資源化解困境

RSG TAIPEI 2022 結案報告 221123 頁面 087

活動籌備過程中我們大量應用OKR,OKR可追溯到1954年彼得杜拉克提出的目標管理,演變成近代的KPI,又逐漸發展出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中文為目標與關鍵結果,也就是由團隊共同討論出大目標,用意是闡明確切要做的事情,另外必須擬定數個關鍵的具體結果,以便團隊確認是否達成目標。

為了徹底落實OKR,我邀請素有「台灣OKR大師」的王星威總經理來輔導團隊(他也是RSG顧問,當然也是義務輔導),協助志工一步步清楚列舉出「關鍵結果」,我們開了多次會議釐清RSG Taipei 2022的目標,仔細思考與會者想從中獲得什麼好處,最終列出「擴大敏捷領導與敏捷開發的影響力」、「透過社群與網路行銷創造300名付費參加者」、「創造精彩的活動內容」、「創造RSG與贊助商雙贏局面」、「收割RSG後續影響力」等五大目標(OKR的O)。

 訂出明確目標後,團隊在王星威總經理帶領下著手進行O與KR的「對焦」,共同票選對RSG具價值的「增量」,包括「成功邀請一位高度影響力人士擔任講師」、「增加一位有力人士參加RSG」、「增加一名付費參加者」、「為參加者介紹一項RSG活動」、「新建一頁行銷網頁」…等共有12項增量,對焦完成後,這些就成為精準的透明化指標,橫軸是策略,縱軸是時間,幫助確認每個組別的進度與成效(OKR的KR)。

 RSG Taipei 2022還有一大特色,就是善用Scrum 的 Cross-funtional Team,由我授權給八個小組各自運作並產出上面所列的「增量」,每一組都是一個自動自發的「自組織」團隊,在七個月的前置作業裡,以為期兩週的Sprint持續產出結果,利用上述的「透明化指標」做RSG的眼睛,為達到關鍵結果與目標增量,團隊必須隨時因地制宜調整資源。

 RSG的眼睛的重點就是「選擇恰當的時機」,舉例來說,太早監控售票狀況沒有意義,可以等初步講師名單公布後再來留意,透過指標可以發現問題,像是在四月到八月間僅售出一百多張票,導致團隊士氣低迷,我們只好重新思考、調整策略,以活躍的活動組員到不同社群宣傳RSG,讓潛在觀眾體驗敏捷即時問答,售票狀況果然漸入佳境,最終甚至締造被Scrum Alliance認可的世界紀錄,這要歸功於OKR與Scrum相輔相成發揮。

留存精華知識 永續擴大敏捷影響力

RSG Taipei 2022謝幕後,我們不僅完成詳盡的結案報告分享給未來舉辦敏捷活動的單位及大陸社區,同時也把結案報告翻譯成英文,分享給全球的其它舉辦RSG的國家注入新思維。另外,我們也從RSG收益中的十萬元用於拍攝電視節目影片,介紹本次活動的特色與意義,於電視台官方Youtube播放,迄今觀看人數已突破十四萬人 ,為RSG Taipei 2022留下精彩紀錄,也開拓敏捷的知名度與關注度,為往後的活動奠定良好基礎。

為持續擴大活動效益,我將市值32萬元的珍貴的28張視覺筆記+4張大師回顧整理圖公開於網路 (,無償提供有興趣的人下載學習,下載次數也破萬,成功達到推廣敏捷的目的,將舉辦活動的經驗與中國RSG主辦人分享時,他也表示過往辦RSG都侷限於IT業界,這次從RSG Taipei 2022中得到新的啟發,或許未來也會換個方向嘗試,我認為是很好的良性交流。

RSG過程中的挑戰及如何克服

以上大家看到的都是RSG光鮮亮麗的成果,但過程其實充滿不少挑戰,我挑選對RSG最難解的難題並與大家分享我如何放下身段解決這些難題的。

一、令人難忘的是,活動籌備過程中因為我對觀眾的承諾能:「在演講當天晚上即可以看到所有演講的錄影回放」,要求所有場次演講者需能接受錄影方能聘為RSG講師,但因執行過程認知落差產生誤會,導致三位投稿講師不滿退出,並引發不小的社群輿論,為平息風暴我也在最短時間內發表公開聲明,向受到影響的相關人士致歉,儘管有時會感到艱辛或委屈,但為了活動圓滿,PO仍要保有堅強的心智與謙卑的態度。

二、高階主管能參與敏捷活動是台灣企業接受敏捷的一大關鍵,因此我透過25位CEO級的顧問邀請了319位高階主管參加,同時也舉辦了「CEO敏捷論壇」為他們分享如何成功導入敏捷,但是也帶來一些基層人員的質疑,因為過去台灣敏捷活動極少這麼高比例的高階主管參加。但我堅信,任何一家能成功導入敏捷的組織,沒有高階主管的支持及充份授權,是無法達成組織敏捷化的。這場CEO敏捷論壇的實際參加活動人數居然成為所有活動的第一名,其中有過半參與者是高階主管,足見這個決策最終還是對了。

最後,再次感謝為活動付出心力的所有志工團隊,因為有您們的齊心協力、分工合作,是我最堅強的後盾,也謝謝參與這場Scrum Gathering 的觀眾,因為有您們才能讓 RSG Taipei 2022成為台灣敏捷史上的一座耀眼里程碑,後續效益必定會連綿不絕,敏捷也將持續發揚光大。

僅以這首歌代表PO對RSG心情: Together is betther than One

英文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L7zRfx8lo

中文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sbWM_XSoI8

我的Scrum心願是「把台灣敏捷動到非IT產業,十年內協助100家企業導入Scrum